日期 | 章 節 | 經 文 |
4/27-5/3 | 徒20:28、35 | 28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,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,也為全群謹慎,牧養神的教會,就是他用自己血所買來的。
35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,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,扶助軟弱的人,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,說:施比受更為有福。 |
5/4-10 | 徒26:18-19 | 18我差你到他們那裡去,要叫他們的眼睛得開,從黑暗中歸向光明,從撒但權下歸向神;又因信我,得蒙赦罪,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。
19亞基帕王啊,我故此沒有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 |
5/11-17 | 賽6:8、
7:14、9:6 |
6:8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:我可以差遣誰呢?誰肯為我們去呢?我說:我在這裡,請差遣我!
7:14 因此,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兆頭,必有童女懷孕生子,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(就是神與我們同在的意思)。 9:6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;有一子賜給我們。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;他名稱為奇妙策士、全能的神、永在的父、和平的君。 |
5/18-24 | 賽12:3-4 | 3所以,你們必從救恩的泉源歡然取水。
4在那日,你們要說:當稱謝耶和華,求告他的名;將他所行的傳揚在萬民中,提說他的名已被尊崇。 |
5/25-31 | 賽22:22-23 | 22我必將大衛家的鑰匙放在他肩頭上。他開,無人能關;他關,無人能開。
23我必將他安穩,像釘子釘在堅固處;他必作為他父家榮耀的寶座。 |
使徒行傳 第23章
經文要義 (按:因篇幅有限,僅刊出精簡版,詳情請收聽《清醒的心》)
問題思考
默想應用
保羅被提到公會,又移往該撒利亞,其間顯示出他的:
1.尊重體制:和耶穌的「被罵不還口」相比,保羅確實性如烈火,不能忍受不公義的審判。但一發現對方是「神的大祭司」便立刻認錯道歉。大祭司的行為不當,但這屬神的職份,他尊重。
2.宣示信仰:前一天他對民眾做了得救見證,今把握機會申述所信。那一句「我是法利賽人…現在受審問,是為盼望死人復活!」是在製造內部矛盾以便自己逃生嗎?不!他是一語中的,簡明扼要地宣告自己的神學立場,也點出在場同胞們的信仰缺失──撒都該人已流於物質化與世俗化,不信復活和靈界;法利賽人相信這兩方面,但嚴守律法又使信仰僵化無希望。保羅找了一個精闢有力的著力點,用復活的盼望試圖點醒他兩派的弟兄們。
3.領受確據:連著兩天引起大暴動,幾度幾乎要被群眾「扯碎了」(10)之後,「當夜,主站在保羅旁邊,說:放心吧,你怎樣在耶路撒冷為我作見證,也必怎樣在羅馬為我作見證」這安慰實在太大:a.完全的孤單中(也沒見教會像為彼得般地為他禱告),主站身旁; b.「放心吧」或作「壯膽吧」,前息憂慮後鼓勇氣,都切中所需。後當外甥傳來消息,他波紋不驚轉傳千夫長,證明心已放,膽已壯。c.公會中只說到兩句話(一遭打嘴;一句還引發大爭吵)卻被稱為「作見證」,非但肯定返耶城之行無誤;也應許往羅馬之願必成(參19:21)。後來他「上告於該撒」(25:11)的機智想必即是源於此領受。
保羅一如你我,絕非完美;但主的掌管和施恩,何等完備!
靈修筆記
使徒行傳 第24章
經文要義 (按:因篇幅有限,僅刊出精簡版,詳情請收聽《清醒的心》)
問題思考
默想應用
一、這是保羅第三次受審,第二篇分訴詞,我們再次看見他:
1.傳道是最主要的目的:這次他總算不只做信主見證,也為自己所受控告開口答辯了,但細看內容:a.開頭禮貌語(10):注意他只說事實──「你在這國裡斷事多年」,未妄加奉承褒揚。b.臚列日期,證明所告不實(11-13),然後立刻話鋒一轉,承認自己確實傳揚「那道」,並藉此而當眾說明了所信之道的內容。很明顯的,對他而言,答辯事小,找著機會介紹這道,才是重點。每一次受審,其實是給他機會辦一場佈道大會!
2.復活是最中心的信息:而他所信之道的內容,一言蔽之,是「死人復活的道理」(15;21),上章在吵嚷敵對的猶太公會中如此;今在威嚴狡詐的巡撫衙門裡也依然。復活,是基督信仰的核心。
二、辯士帖土羅和巡撫腓力斯二人,則讓我們深深警惕:
1.諂媚不是讚美:所謂「讚美人」要以事實為根據,且不為圖利。史載腓力斯殘暴;放蕩;貪婪,任內也採高壓統治,未見有何「更正弊病」之處,帖土羅卻一上場就長篇大論對他稱揚有加,這種為達目的而顛倒黑白之詞,只是諂媚而已。
2.聽道而不信道:腓力斯帶著妻子一起「叫了保羅來,聽他講論信基督耶穌的道」,看似十分「慕道」,但:a.恐懼而不降服;b.「你暫且去吧」──拖延而不決志;c.「等我得便再叫你來」──視信仰為附屬品;d.「指望保羅送他銀錢」──以信仰為圖利工具。神的道不是給人聽聽的娛樂品。神把舉世最偉大的佈道家放在他身邊兩年,他卻與救恩擦肩而過。舉世最悲哀的事,莫過於此!
靈修筆記
使徒行傳 第25章
經文要義 (按:因篇幅有限,僅刊出精簡版,詳情請收聽《清醒的心》)
問題思考
默想應用
一、從保羅第四次被審的答辯詞,我們更深認識他的:
1.行事上三不干犯(8):a.不干犯猶太律法──遵守聖經;b.不干犯聖殿──遵守屬靈的原則;c.不干犯該撒──遵守屬世的法律。
2.知識上四通八達(10-11):他不但掌握猶太各教門的爭議(23:6),在雅典時我們也見他熟悉希臘哲學(見17章);本章則見他精通羅馬法律。基督徒學識淵博有助見證,並保護自己、完成命定。
3.靈性上單一啟示:上告該撒是得自主自己的啟示(23:11)。基督徒凡事尋求主的啟示與引導,勝於諮詢專家顧問。
二、非斯都的兩大矛盾:他「心裡作難」(20)是因他:
1.熟悉羅馬理性和法律(16;27),依法行政;卻又要討猶太人喜歡。
2.辦事積極(1;6;17;22);卻明知保羅無罪(18;25)而耽延不釋放。
三、亞基帕的內外不符:自以為關心宗教事物(22);實則為自己大張威勢(23)。下章將顯明這些外在虛榮攔阻了他內心對主的認識。
靈修筆記
使徒行傳 第26章
經文要義 (按:因篇幅有限,僅刊出精簡版,詳情請收聽《清醒的心》)
問題思考
默想應用
這是保羅第五次受審,第三篇答辯詞。我們怎樣能學習他的:
1.純粹的福音動機:羈押兩年,歷經兩位羅馬派來,完全與猶太文化與基督信仰無交集的巡撫審訊,現在終於遇見熟悉猶太事務的亞基帕王,豈不正該把握良機申訴己冤,以求脫罪?但保羅「向神所求的…就是今天一切聽我的,都要像我一樣」成為基督徒(29)!他完全以福音為念,而不顧自己的利害得失,和性命。
2.多樣的福音內容:保羅的信息總因對象而重點不同──對貪污淫亂的腓力斯,他講公義;節制和審判(24:25);對崇尚法治的非斯都,他講自己在法律上的無辜和正直(25:8;10-11);對亞基帕,則見證蒙恩的經歷和信仰的正統(4-23)。向什麼樣的人,他就給什麼樣的信息(參林前9:22),這需要聖靈的啟示,和豐富的學養。
3.全備的福音信息:這答辯詞完全是一篇福音講章,在得救見證之中交織著:a.復活的指望(6-8);b.神對外邦人歸主的計畫──「叫他們眼睛得開,從黑暗中歸向光明,從撒但權下歸向神…」(18);c.福音的目的──「歸向神,行事與悔改的心相稱」(20);d.福音的基本內容──「就是基督必須受害,並且因從死裏復活…」(23);e.甚至還向亞基帕王正式發出了決志呼召(27)!而他竟然閃躲了!
4.堅定的福音異象:紮實的福音,用穿插著俗諺的精準希臘語,和細心剪裁的精簡結構(如16-18濃縮了亞拿尼亞之事)說出,使得非斯都以為他是學問太大以致癲狂。但更震懾人心的還是他那從初被光照就生死相隨,雖顛沛流離、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堅定心志──「亞基帕王啊,我故此沒有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」!
靈修筆記
使徒行傳 第27章
經文要義 (按:因篇幅有限,僅刊出精簡版,詳情請收聽《清醒的心》)
問題思考
默想應用
一、被囚兩年多,保羅押解羅馬時看來一無所有,其實不然,他:
1.有朋友相伴(2):亞里達古從在以弗所就被稱「與保羅同行的」而遭暴(19:29),後隨保羅護送捐款抵耶京(20:4);路加更早隨保羅往馬其頓(16:10),留腓立比牧會,保羅回程時再加入團隊同返耶城(20:5)。保羅被囚兩年後,二人仍自願同解羅馬,陪伴直到最後(參西4:10;14;門24;提後4:11)。如此良友,世間少有。
2.有恩慈相隨(3):押囚的百夫長猶流寬待保羅,不以囚犯相待。
3.有啟示光照(10):從過去多年旅行佈道的航海經驗;也從靈裡敏銳於神的啟示引導,他知道前行必有風波。雖無人採納其言,但他有確據,故能不憂不懼。
4.有神話語扶持(23-25):當狂風怒號,日星昏暗,滿船貨物皆拋,得救的指望斷絕,並幾近絕糧的危急時刻,獨有他能力勸眾人放心,「因我所屬所事奉的神…說」,神的話語出,再大的風浪也不能動搖!「我信神,祂怎樣對我說,事情也要怎樣成就!」
哈利路亞,此四項千金不換萬金難買,難怪他說自己「似乎一無所有,卻是樣樣都有的」(林後6:10),屬神的人,何其豐富!
二、從這段航程,我們也明白了兩個屬靈原則:
1.相信神不只全交託,也保持儆醒(30-32):勸人放心相信神,但半夜發現,並預防水手棄船逃亡的,也是他。
2.安慰人不只用話語,也配合行動(33-36):勸人吃飯,自己示範。
靈修筆記
使徒行傳 第28 章
經文要義 (按:因篇幅有限,僅刊出精簡版,詳情請收聽《清醒的心》)
問題思考
默想應用
一、這樣,我們來到羅馬:
1.一個命定地:a.當以弗所的事工正興旺時,「羅馬」出現在他心中。那是羅馬帝國的中心,有條條大路通世界各地,福音可以從那裡進軍最西端的西班牙,和全世界。「我到了耶路撒冷以後(即完成第三次佈道旅行之後),也必須往羅馬去看看」他說(19:21)。b.耶路撒冷公會那場幾乎扯碎人的大爭吵之後,夜裡耶穌親自對他說:「你必在羅馬為我作見證」(23:11)。c.囚禁該撒利亞兩年後,新任巡撫非斯都裁定:「你…可以往該撒那裡去」(25:12),d.風雨飄搖的海上,天使來說:「你必定站在該撒面前」(27:24)。這樣,羅馬成為他的命定之地,一個不止息的召喚。
2.許多艱難事:但彷彿全世界都在攔阻他去羅馬。耶路撒冷合城喧嚷;公會天翻地覆,被捕、下監、羈押兩年;終於上路了,狂風,巨浪,漂流十四晝夜;終於上岸了,蛇咬,滯留三個月…然而召喚仍在,主仍在,「這樣,我們來到羅馬」(14)。
主啊,也給我一個這樣的「羅馬」去服事,去奔赴,去堅持!
二、傳講,並沒有人禁止:到羅馬三天,他就主動溝通,邀請猶太人來講論;被看管「在自己所租的房子裡」(若讓他去了競技場他會講什麼?)兩年,他更「放膽講論神國的道」。那道滲透進人心裡,隨著羅馬的大路散播向四方、傳遞至千代,不但沒有人事物能夠「禁止」,並且還要在今日你我手中,繼續傳,繼續講,永無止盡!
使徒行傳結束了嗎?不,它還在你我的口中手中,繼續傳,繼續寫。
靈修筆記
以賽亞書 第1章
經文要義
以賽亞是服事期最長的先知,歷經南國猶大的四位君王(1),寫下篇幅最長、範圍最廣、關於彌賽亞最詳細的預言。1-5章論猶大的罪。
問題思考
默想應用
1.縱九死其猶未悔:以賽亞作先知六十餘年(約740-680BC),一生盡忠,史載他於瑪拿西年間「被鋸鋸死」(參來11:37),亦不改其志。
2.天地為證而不改:本書第一句話:「天哪,要聽!地啊,側耳而聽!」(2)呼天喚地替神發聲(參申30:19)。唯將丹心一片,攤開在天地之間!
3.雖千萬人吾亦往:耶京滿城「犯罪」(4-6),神僕逆人、順神而行!
我們的服事又如何呢?還在動輒嚷著“辭職不幹”嗎?
二、神對犯罪之人所懷的心意卻是:
1.樂意對話:「你們來,我們彼此辯論」(18),神給人申辯的機會。
2.甘心赦罪(18下):人雖罪證確鑿,但凡來到神面前的,神說:「你們的罪雖像朱紅,必變成雪白;雖紅如丹顏,必白如羊毛」!
3.定意煉淨(25):神說「我必…煉盡你的渣滓,除淨你的雜質」,審判非為毀滅,而在潔淨雜質;不是拆毀而是建造!
4.存心復還(26):還要復還審判官、重建公義和忠信。奇異恩典!
三、這樣的大恩,人還不肯悔改嗎?殊不知離棄耶和華的人生只能是:
1.不斷貶值(22):純銀成了渣滓,醇酒攙了水,價值已一瀉千里!
2.無盡枯乾(30):離神「如枯乾的橡樹…無水澆灌的園子」(參約15:5)
3.成就幻滅(31):靠自己即便功成名就,「他的工作好像火星」,如麻瓤,「都要一同焚毀,無人撲滅」,而只能抱愧蒙羞。屬世的富貴榮名,一樣也留不住。我們都知聖經此言不虛。
靈修筆記
以賽亞書 第2章
經文要義
本章描繪了末日與現在的耶城兩幅迥異的圖畫:末日萬民歸依神,在神治下世界昇平;現在的耶京則充滿異教邪風,倚賴錢財與軍事。
問題思考
默想應用
一、末日必將成就的榮景:
1.萬民歸向神(2):「末後的日子,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,超乎諸山,高舉過於萬嶺,萬民都要流歸這山」,哈利路亞,我們宣告現在就同心堅立、高舉神的山超過諸山!這道萬民歸奔的「流」已經應驗!
2.神真理普行(3):所有心向神殿的萬民都按耶和華的指教而行,因「主必將祂的道教訓我們」,無人再硬心偏行己路;偶像勢力更已粉碎,那日「訓誨必出於錫安;耶和華的言語必出於耶路撒冷」!
3.神完全掌權(4上):那日不但個人、社會遵行主道,政治上,神也「必在列國中施行審判,為許多國民斷定是非」,祂是萬王之王!
4.和平徹底實現(4下):以色列的敵人將被消滅,剩下的人(參亞14:16)將會把刀槍等武器轉變成犁頭鐮刀等和平的用具。這是神的計畫。今紐約聯合國總部將「他們要將刀打成犁頭,把槍打成鐮刀;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,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」(4)鐫刻在牆,矗立門口。但有一天,和平將不只是牆上文字,而要在人間完全實現!
二、現今活出神應許的攔阻:
1.對利益妥協(6-7):神子民與外邦擊掌營利,迎合其風俗。
2.向偶像屈膝(8-9):全地滿了偶像權勢,無論尊卑都跪拜。
3.因驕傲受苦(10-11):神將驕傲的降為悲,災難必臨,雖進洞穴也難躲避。這些媚俗、羞恥和災難,與神計畫中的榮景差何大!
靈修筆記
以賽亞書 第3章
經文要義
本章宣告神末日的審判:
問題思考
默想應用
1.巨細靡遺:無論猶大人是具體的倚靠糧食和水;或心理上倚靠勇士等領袖人物,神都鑒察、深究。我今還在籌算怎樣逃躲神嗎?
2.男女無別:16節-4:1焦點為錫安的婦女,與前段(2-4)對男性領袖的指責與審判是相互平衡的。我今還在期待在神面前妄用「男性沙文主義」或享受「婦女保障名額」嗎?
二、神指正祂兒女的方式,有:
1.顯明弱點:當百姓倚靠領袖而不倚靠神,神就「使孩童作他們的首領,使嬰孩轄管他們」(4)。我今所倚靠的也都可能不堪一擊!
2.顛倒價值:世人求升官發財以為天經地義,當神管教時,人卻推避做官唯恐不及(6-7)。我今所抓世界價值也可能瞬間黑白顛倒!
三、神指正祂兒女的目的是:
1.除掉倚靠:聽啊,「主萬軍之耶和華從耶路撒冷和猶大除掉眾人所倚靠的,所仗賴的」(1),好使人單單倚靠祂。此事古今皆同。
2.除掉裝飾:看啊,「主必除掉她們華美的腳釧…耳環手鐲…」(18-24),好使人脫去暗昧行為,單純披戴基督(參羅13:12-14)。此理男女一樣。
靈修筆記
以賽亞書 第4章
經文要義
問題思考
默想應用
一、神審判的公平性:在3:6,眾人「拉住」一個男人,要他作領袖;在4:1,幾個女人「拉住」一個男人,要他當丈夫。審判不分男女,一視同仁。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特的,同受重視,也同負責任。
二、神審判的盼望性:3:7;18和4:1的「那時」「那日」,充滿罪惡所帶來的衰敗,但這並非惟一的結果,或最終的情形。神的審判其實是:
1.除去咒詛,恢復尊榮(2):罪為大地帶來了咒詛,從此吝於出產美物(創3:17-19),但當咒詛不復存在(啟21:3-5),新天地中的出產是「華美尊榮…榮華茂盛」。這不是「明天會更好」的空想,而是彌賽亞的救恩除去罪與咒詛的大工告成之時,必然的景象。哈利路亞!
2.洗去汙穢,成就聖潔(3-4):那些逃脫審判災難的人,和從前截然不同了,他們名字記在生命冊上,注定得生命,且被稱為聖,地位改變,性情也更新了!罪在哪裡顯多,恩典竟就更加顯多!
3.晝夜引導,全程保護(5-6):人被稱為聖;地則成為「全榮耀」,且恢復了昔日在曠野時耶和華藉雲柱和火柱晝夜對以色列人的引領,並有亭子蔭庇,為祂的子民擋風遮雨。
整個神的大審判,竟是為成就此三方面的榮景!何等恩典與盼望!
三、基督的神人二性:2節的「苗」強調基督在人性上說是大衛的苗裔,有君王血統,自此節後成為先知書中的慣用詞,已見上註。以賽亞又特稱此苗為「耶和華發生的苗」,即基督的血統亦可追溯於神,祂也具有神性,故而「必華美尊榮」,也給全地帶來榮華茂盛,成為「全榮耀」的地!哦哈利路亞,主基督我稱頌你!
靈修筆記
以賽亞書 第5章
經文要義
問題思考
默想應用
1.永久使用:神造了一座樓,而非草棚(1:8);壓酒池也是在岩石中鑿成,都是為了永久使用。神與我們立永約,我卻想「打帶跑」嗎?
2.產出佳果:先知一再明說神的心「指望結好葡萄」(2;4),我們忍心結出野葡萄,讓神失望嗎?
1.缺乏保護:當神撤去籬笆、拆毀牆垣,葡萄園的命運就是被吞滅、被踐踏。我們責怪神不賜福嗎?是自己脫離了神的保護傘!
2.滋生異物:神不再修理看守,園中便長出荊棘、蒺藜,困難重重。
3.失去資源:神也命雲不再降雨,自然資源不再效力。
4.似是而非:7節的用字絕妙,「公平」與「暴虐(或作流人血) 」、「公義」與「冤聲」原文的字形和發音都幾乎相同,意義卻相距天壤!我們是否這樣貌合神離,與神的旨意差之毫釐,而失之千里呢?
三、神審判的邏輯性:8-30節先知以六個「禍哉」宣告審判已不可避免,分為前二禍與後四禍兩組,都先述其罪,再各以兩個「所以」句宣告審判,結構嚴整,已見上註。由此可知:a.先知乃為神代言,非出於自己情緒謾罵指責;b.神審判乃基於神的行事法則,「因為…所以…」的邏輯是千古鐵律,但卻並非不能更改。只要一悔改轉向神,改變了「因」,就能翻轉那些「所以」的「果」。可惜當時百姓執迷不悟,繼續種惡因,以致惡果完全應驗。今天你我又如何呢?
靈修筆記
以賽亞書 第6章
經文要義
1-5章為序言,指出百姓因犯罪而未達應有的樣式。本章述蒙召經過。
問題思考
默想應用
以賽亞蒙召的經歷實在太生動鮮活,幾千年後仍大大激勵我們:
一、神坐著為王:賢君離世,強敵亞述當前,但這異象給人何等安慰:
1.神永活:人間帝王即便賢明也會衰老;死亡,神卻是永活、永不變!
2.神掌權:人間政權即便強盛也有興衰;更替,神卻永遠統管萬有!
二、神至聖至榮:
1.神聖潔:天使一連呼喊(或譯「歌唱」,此唱彼和)三個「聖哉」,宣告神的聖潔屬性,這成為以賽亞日後主要信息。
2.神榮耀:人類敗壞,但「祂的榮光充滿全地」,仍必彰顯。
3.神超越:「門檻的根基震動,殿充滿了煙雲」,物質是短暫的,神的奧祕和祟高無窮。
三、神恩典廣大:
1.遮蓋之恩:主並非高高在上不問世事,祂「衣裳垂下,遮滿聖殿」,表明祂始終遮蓋、保護自己教會和子民的慈愛。
2.潔淨之恩:a.立刻潔淨:先知一自覺不潔,天使立刻受命,停下歌唱趕來潔淨他;b.準確潔淨:是嘴唇不潔嗎?紅炭便沾你的口,對症下藥,哈!c.深度潔淨:「看哪!這炭沾了你的嘴,你的罪孽便除掉…」赦免的本質是不只潔淨外在行為,還對付內在的孽根罪性。
3.託付之恩:眾天使環繞,有能力(六翅)又順命,神卻只要差遣人!
4.傳講之恩:明知百姓油蒙了心,為何仍差遣先知?恩也!
5.存留之恩:「栗樹;橡樹雖被砍伐,樹𣎴子卻仍存留」,為何?仍是恩!
四、神渴望同工:上述一切神性;神工,掩不住祂心頭的渴望:「我可以差遣誰呢?誰肯為我們去呢?」聲聲問,靜靜等,縈繞在永恆之間…
主啊,僅此一生,我在這裡,祢可以差遣我!
靈修筆記
以賽亞書 第7章
經文要義
7-12章通稱為「以馬內利預言篇」,多次明確地預言彌賽亞降臨。
問題思考
默想應用
一、令人嘆息的亞哈斯王:對照王下16章,這位王使我們明白:
1.不信,必不得立穩(9):他向亞述王稱臣、稱子,卻仍在遇敵時「心像林中的樹被風吹動一樣」荏弱不堪。信神才能立穩(參代下20:20).
2.不求,就顯明不信(10-13):「我不試探耶和華」,多麼冠冕堂皇的理由,卻絲毫掩不住他棄神求亞述的居心。不論有何理由,不禱告就表明我們不信。且巧言掩飾比直言無諱更令人、令神「厭煩」!
二、令人讚嘆的神:對照亞哈斯這惡王,神卻是怎樣施恩:
1.被拒,仍然主動給兆頭(14):主動派出先知、明言敵人必敗,加上邀請他求兆頭以堅固信心,神待亞哈斯還要怎樣?卻被他虛偽的巧言一把拒絕!但依舊,「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兆頭」,何等耐心!
2.精準,不論名字或年代(8-9):神不但清楚各國的首都、首領之名,且算準了強力推動徙民政策,造成以色列種族混雜的亞述王以撒哈頓死於669BC,從當時(734BC)算來恰在「六十五年之內」!
3.同在,現在開始到永恆:「以馬內利,神與我們同在」的預言不但應驗在當時(詳上註),也表彰在耶穌基督降世(太1:22),更別忘了耶穌升天前所說:「我就常與你們同在,直到世界的末了」(太28:20)!神與我們同在,過去,現在,到永遠!何等偉大的應許!
靈修筆記
以賽亞書 第8章
經文要義
問題思考
默想應用
上章神作偉大的應許,本章則告訴我們,人應當要:
1.將自己活成一篇信息:a.說話的名字:以賽亞和兩個兒子的名字都是「兆頭」,「以賽亞」意為「耶和華拯救」;「施亞雅述」(7:3)意為「餘民將歸回」,「瑪黑珥沙拉勒哈斯罷斯」則為「擄掠速臨、搶奪快到」。他們三人的存在,就是一篇信息,人喚其名就是在召人悔改。今我們天天活著,向四周發出了甚麼? b.搖擺的名字:其中穿插著「祭司烏利亞和…撒迦利亞」二名,被稱為「誠實的見證人」,但僅兩年後,烏利亞竟助紂為虐,為亞哈斯在聖殿造亞述的壇(王下16:10-16)。我們今日所作的「見證」也是如此不堪測試,搖擺不定的嗎?
2.向世界立志相反而行:「耶和華以大能的手,指教我不可行這百姓所行的道」,因此我a.對列國一無畏懼:世人再喧嚷也終必破壞;再同謀也終不成立,「因為神與我們同在」!b.單畏懼所當畏懼的──神!我與悖逆神的世人,永遠反其道而行!
3.對巫術棄之唯恐不及:交鬼之人其實是:a.胡言亂語:「聲音綿蠻,言語微細」,即語焉不詳,含糊籠統。求問他們的愚不可及!b.毫無生命:他們是「求問死人」,故求問他們也是死路一條!c.自身難保:他們自己「受艱難,受飢餓…心中焦躁」而怨天尤人,還能幫助得了誰?d.暗不見光:他們所說「必不得見晨光」;其道路「盡是艱難、黑暗和幽暗的痛苦。他們必被趕入烏黑的黑暗中去」…難怪說,我們當「求問自己的神」,「人當以訓誨和法度為標準」,阿們阿們!那些交鬼啊,巫術啊,算命啊,去你的吧!
靈修筆記
以賽亞書 第9章
經文要義
問題思考
默想應用
1.有光(1-2):受過痛苦的人因遇見主而不再幽暗;被藐視的地因基督降臨而得榮耀;在黑暗中、住死蔭地的人有光照耀…何等恩典!
2.有喜樂(3):a.具體的喜:國民繁多,國家興盛,實質的好消息不斷臨到;b.加倍的樂:他們加增的喜樂像收割時、分擄物時的快樂。
3.有輕省(4-5):軛;杖;棍…都已折斷,改揹主容易的軛、輕省的擔(太11:30)。和平達成,戰袍可燒毀不用,各人享受安舒的日子(徒3:19).
4.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:上述榮景人類永無法達成,基督即為此而降生;「有一子賜給我們」,祂又是神的兒子,賜給我們的。「政權必擔在祂的肩頭上」宣告了祂的能力,和掌權。祂名稱為a.「奇妙」:蘊含智慧;知識;仁慈和體諒,安頓一切受造者;b.「策士」:謀略無窮,制敵機先;c.「全能的神」:祂就是神,有神的一切能力。d.「永在的父」:祂是父親,永不改變,是信祂之人的安息之所。e.「和平的君」:萬王之王,卻以溫柔掌權。故祂的政權非與威嚇,而是與平安,必加增無窮…直到永遠!先知並保證「萬軍之耶和華的熱心,必成就這事」,哈利路亞!人類永遠的盼望即在此!
二、怎樣的百姓:北國的百姓卻是驕傲蠻橫(8-12);死不悔改(13-17);自相殘殺(18-21),怎麼配得上這浩大的救恩?主啊!我又如何?
靈修筆記
以賽亞書 第10章
經文要義
問題思考
亞述是史上聞名的超級強國,本章卻是如何看待它?這啟發我什麼?
神必藉亞述管教以色列,但神的管教有何特色以致「不要怕他」(24)?
默想應用
一、何等的神:本章使我們更加認識:
1.神看重公義:審判不公;欺壓孤寡(1-4),似非直接頂撞神,但正是神所指第四項罪(參上章)。公義是神的屬性之一,也要求人公義。
2.神使用列國:亞述超級強權也不過是神的工具(5;15)。神使用亞述管教子民;當它驕傲殘暴,神也可以「一日之間」燒盡它(16-19)!
3.神知道人心:神清楚亞述的「意思…打算…心裡倒想…」(7),剪除列國的計畫、鄙視神的傲慢、奪人財寶的心態,在神面前一無可藏。
4.神掌管歷史:這段預言約發於734BC (7:1-2注),當時亞述正快速強大,後經西拿基立(705-681BC);以撒哈頓(681-669BC);亞述班尼帕(669-633BC)等君,國勢更達極致。本章說他將被燒盡,似絕無可能。誰料班尼帕死後亞述快速衰退,626BC巴比倫王尼布普拉撒叛離亞述,僅14年就攻下尼尼微(612BC),亞述帝國從此消失!
二、怎樣的管教:先知的工作是要人透視現況,看見真相:
1.世界的倚靠是擊打我的:亞哈斯王不計代價投靠亞述(參王下16章),後亞述仍然入侵(28-34)。幾時我能「不再倚靠那擊打我的」(20)?
2.神所定規是必成就的:以賽亞兒子命名「施亞雅述」意為「餘民必歸回」,當時可能是笑談。但神給他的信息不斷印證這名字之含意(20-22)。「因為主萬軍之耶和華…必成就所定規的結局」(23)!
3.管教僅一點時候就完:管教總是令人愁苦(來12:11);等候總是萬般難耐,聽啊,神說「還有一點點時候」(25),所盼望的就要實現!
4.恩膏必厚濃撐斷重軛:神不僅「興起鞭來攻擊」亞述(26);且從內部使猶大「肥壯」能撐斷頸上重軛(27)。多美!和合本注:「或作因膏油的緣故」,聖靈恩膏厚厚澆灌,使人掙脫罪惡的轄制!讚美主!
5.管教卻不奪走盼望:本段預言的結構是:a.先說戰後結果(20-23;24-27),才說戰爭經過(28-34):b.既熟悉刑罰的路線(28-34),也知道拯救的道路(20-23;24-27):所以我們不但不怕仇敵攻擊,也不怕被神管教!
靈修筆記
以賽亞書 第11章
經文要義
問題思考
默想應用
本章以「耶西的本」釐清基督的人性血統,也同時述說著偉大的事:
1.神的約永不變(1-5):大衛王朝因罪而經過浩劫,如同樹木被砍伐殆盡,但彌賽亞從中發出一條枝子,卻必長成一棵公義樹,結果實纍纍(1),充滿聖靈(2)且完全正直(3-5)!這是因為神毫無轉動,無論人怎樣失敗;時代怎樣變遷,祂和人所立的約,永不更改!
2.創造的秩序必恢復(6-9):人獸和諧共處,回復起初人未犯罪時大自然的秩序,所有受造物都因為認識神而「不傷人,不害物」,是比孔子所謂「大同世界」更高遠,天人物我完全平衡的昇平宇宙,只有在末世基督作王的彌賽亞國度中實現。
3.救恩的大旗必高舉(10-14):「耶西的根」──基督,立作萬民的大旗,向列國豎起,使:a.外邦人都尋求主,和平達成,祂的國度成為「安息之所」,且大有榮耀;b.被趕散四方的選民被召回,屬神的國度重新聯合。以法蓮的嫉妒消散;猶大也不擾害他,反而合力勝過仇人。
4.艱難的路途變大道(15-16):埃及和巴比倫這兩個曾給選民帶來最大傷痕的民族,神令他們海灣枯乾、大河分岔,使選民受過苦難而能:a.走上「一條大道」;b.「過河不至濕腳」:不留任何後遺症!今我們都可經歷此等神跡,感謝主!
靈修筆記
以賽亞書 第12章
經文要義
問題思考
默想應用
這首歡欣跳躍的詩歌出現於此,除表明1-11章一切審判的終結不是毀滅而是拯救,此一令人興奮安慰的真理之外,還使我們明白了:
1.救恩的定義──神的憤怒除去:1節首先表明稱謝的原因是「因為你雖然向我發怒,你的怒氣卻已轉消,你又安慰了我」 。神的怒氣轉消並非祂降低了標準,而是:a.祂開恩所存留的餘民轉回向「大道」(11:16);b.從「耶西的本」生出的「枝條」(11:1),付了贖價。
2.救恩的源頭──神自己:2節續說:「看哪,神是我的拯救,我要倚靠祂,並不懼怕」,只有神是拯救,不假他求。拯救不是讓我們怕的,而是讓我們來倚靠,而得救。故說「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,是我的詩歌,他也成了我的拯救」。我們都有這經歷,不是嗎?感恩!
3.救恩的性質──泉源(3):救恩如泉,真實的供應、安慰因罪受苦的百姓。此泉有二特色:a.源源不絕,可以盡情取用,不必客氣,也無須擔心不夠;b.但需自行來「取水」,否則飢渴而死。
4.救恩的表現──感恩(4-6):救恩會帶來感恩的行動,稱謝祂、題說祂的名、尊崇祂、向祂歌唱、揚聲歡呼…都是蒙恩之人的自然反應。
5.救恩的需求──傳揚(4-5):救恩也不可能寂寂無聲,而需要被廣為宣傳。蒙恩的人唯一的使命就是「將祂所行的傳揚在萬民中」(4);詩人也議論道:「但願這事普傳天下」(5)。宣揚救恩讓舉世皆知,一來是感恩(如上項),也為幫助更多人蒙恩。不可密藏好消息。
6.救恩的範圍──從個人到社會,到宇宙:1-2節蒙恩的「我」,在3-6節中擴大成「你們」;又到「萬民」、「天下」。而回顧11:6-9,自然界大小動物到末後都蒙拯救;羅8:22也說「一切受造之物一同歎息、勞苦」,等候蒙恩被贖。救恩原來如此包羅萬象;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功勞原來如此偉大!
靈修筆記
以賽亞書 第13章
經文要義
13-23章是論列國的默示。首先是巴比倫(13:1–14:23)。
問題思考
默想應用
讀本章令人驚嘆、敬畏:
1.神治理列國:1-11章關於猶大和以色列;13-23章轉向周圍各國或民族發預言,鄭重表明:a.神的普世主權:當時各國自有神明,各管一國之政;耶和華卻無轄區限制,治理全地,統管萬有!b.神的秉公治理:各國的神偏袒各國,因牠們的命運與那國興衰與共;耶和華卻是按自己的公義而行,祂愛,也懲罰以色列;也以同樣的標準審判萬國。作為先知,以賽亞必須隨神走出狹小的民族主義。
2.神貫串歷史:這段預言寫於「亞哈斯王崩的那年」(14:28),即715BC,當時巴比倫還只是亞述的一個屬國,雖一再想叛離亞述自立,但一再被鎮壓,期間還曾於689BC被亞述王西拿基立徹底摧毀。至626BC巴比倫王尼布普拉撒才成功脫離亞述立國,之後於539BC,巴比倫亡於波斯/瑪代帝國。亦即,本章是在預言90-176年以後的事!神是這樣貫穿著、掌管著歷史的發展,怎不令人驚嘆!
3.神通示人類:讀本章會發現,雖於1節即聲明這是有關巴比倫的默示,但2-16節卻隻字不提巴比倫,5、11節更指出這審判是要臨到全世界。神是用「以小見大」;「以部分代全體」之法,藉巴比倫通告所有地方、所有世代的所有人類:祂將審判、祂正掌權!
4.神話語堅立:巴比倫曾盛極一時(參19),但當神說「其內必永無人煙」,兩千餘年來就真的一片荒蕪,連遊牧四方的阿拉伯人也不在此牧羊。伊拉克前總統海珊(侯賽因)曾計畫重建巴比倫,後因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而停頓至今。神怎麼說,事情就怎麼成就!
靈修筆記
Top of the page
5/20
以賽亞書 第14章
經文要義
問題思考
默想應用
本章預言了當時如日中天的亞述、小而頑抗的非利士,和尚未登上歷史舞台的巴比倫三國,除預言精準無比如上注,也顯示了:
1.神深體民情(4-11):神施行審判時彷彿不顧人情,但本章顯示祂深深體會當「在憤怒中連連攻擊眾民的」巴比倫王被折斷時,全地都得安息,眾人歡聲高歌,連松樹、香柏樹也喜樂。神深知民心去向。
2.神深入靈界(12-20):本段除指巴比倫王外,也說明魔鬼撒但的墜落。牠本為神所造的天使長:「明亮之星,早晨之子」,但不守本位,要與神同等,結果墜落陰間,堪為一切狂傲自大、目中無神之人的警惕。神不只側重國際實事,也詳知靈界異動。
3.神深憐弱邦(29-32):相較於亞述、巴比倫這種超級強國,非利士可說微不足道,但神不但提醒他們提防亞述如毒蛇、飛龍,明示北方將起狼煙,有戰爭;並告知其使者神已建立錫安,可來投奔。神樂意為小國弱民開得救之門,使他們可和選民一起「投奔其中」。
靈修筆記
Top of the page
5/21
以賽亞書 第15章
經文要義
15-16章預言摩押。摩押是羅得的後裔(創19:36-38),居死海東部,神曾吩咐摩西不可擾害其境(申2:9-13),但摩押人常引誘選民犯罪(參民22-25章),成為以色列的宿仇。耶48章也對摩押有相似的預言。
問題思考
本章記摩押的下場很慘,但請對照申2:9-13,神對摩押的心意原本如何?為何會走到今日的結果?這提醒我什麼?
哪些地方可看出以賽亞對摩押的情感?我也能同情別人的遭遇嗎?
默想應用
摩押是以賽亞第四個預言災禍的國家。此預言中洋溢著:
1.無奈的審判:摩押是神曾切囑摩西在曠野不可打擾的三個國家之一(參申2章),只因他們是羅得的後裔,神已將亞珥賜給他們為業。神的心如此念舊、施慈愛!但從摩押王巴勒以來(參民22-25章),摩押長期與以色列人為仇,以至神規定「摩押人不可入耶和華的會」(申23:3-4),且終於招致神審判。從摩西到以賽亞,大約700年,摩押以他頑梗的敵意一點一點磨去了神的祝福。我們會否也這樣?
2.哀傷的先知:從人的角度,摩押是猶大歷來的對頭,他們現今敗亡,愛國之士可能會心中暗喜;以賽亞卻反覆牽掛著難民的眼淚;滿耳縈繞著他們的「哀聲」。先知的胸懷何等寬廣;那一句前所未有的「我心為摩押悲哀」(5)何等美麗!當我面對不可愛的人、世間許多不平事,能有他這樣超越的國度觀、深厚的憐憫心嗎?
靈修筆記
Top of the page
5/22
以賽亞書 第16章
經文要義
問題思考
摩押素與以色列人為仇,總在猶大遭難時落井下石(耶48:27;結25:8;番2:8等),今先知勸他們向猶大求情時要怎麼說(3-4)?有何深意?
7-12節提了幾次「葡萄」的相關語?這和6節摩押人的驕傲有無關連?
默想應用
續上章,哀傷的以賽亞勸勉摩押悔改,向猶大求情,從中我們了解:
1.悔改永遠不嫌晚:摩押已經飽受摧殘,遍地哀嚎(15章),此時先知發聲:「當將羊羔…從西拉…送到錫安城」(1),勸他們莫想倚靠以東的西拉磐石為保障,只有神國度才「必有寶座因慈愛堅立…」(5)。審判已經開始,但悔改永不嫌遲,回頭,就有拯救!
2.認罪切莫避重點:猶大蒙難的時候,摩押幸災樂禍(見上);現在先知一句句教他們如何懇求猶大遮蓋支援(3-4),所說的都是他們虧欠猶大,沒做到的,他們若如此向猶大承認出來,就必蒙救恩(5;參耶48:47)。可惜摩押始終未聽良言。今你我不論向神、向人認罪,有無切中重點,還是都在避重就輕,含混過關呢?
3.又是驕傲惹的禍:亞述、巴比倫的罪是驕傲自大,已見前述。今摩押不如他們強大,竟也「極其驕傲」(6),這是他被審判的主因。小國有何可驕?原來他們盛產葡萄,帶來財富(7-12)。葡萄園應當是結果子榮耀主(約15:8);或開花放香吸引良人的(歌2:13),卻害他們陷入大罪!今我身上還有沒有什麼「葡萄園」不是為我結果子,反是讓我驕傲的?
靈修筆記
Top of the page
5/23
以賽亞書 第17章
經文要義
本章論大馬色(即大馬士革,亞蘭的首都)與以色列所將受的審判。
問題思考
神對以色列的懲罰和對亞蘭有何差別?今祂管教我們時也有恩典嗎?
以色列以亞蘭為「保障」的後果如何(3)?能力其實從何而來(10)?
默想應用
一、將以色列放在空間中,與亞蘭,或其他入侵列國對照,充滿恩典:
1.收成可以飛去,兩三個果子尚存:以色列和亞蘭同受神懲治,不同的是亞蘭就此被廢棄,變作亂堆,大馬色不再為城,也不再有國權;以色列卻是那樹墩子,即便「在愁苦極其傷痛的日子,所收割的都飛去了」(11),卻在那採摘打盡了的橄欖樹梢,仍有兩三個果子存留(6)!災難再烈,仍有餘民、仍有恩典!哈利路亞!
2.保障可以不再,能力的磐石不轉:以色列人自己尋求保障,以為投靠北方的亞蘭就能抵擋強敵亞述,殊不知亞蘭比他們還早10年就被亞述滅亡,「以法蓮不再有保障」(3)。但耶和華是他們「能力的磐石」(10),卻毫無轉動的影兒!只要他們回頭「仰望造他們的主,眼目重看以色列的聖者」(7),他們的榮耀仍可恢復!
二、但將以色列放在歷史中,前後自相對照時,只留感慨:
1.榮耀枵薄:當年西乃山上(出19:16);曠野會幕(出40:34-35)或所羅門聖殿中(代下5:13-14),神的榮耀曾那樣厚重地與以色列人同在,有雷轟閃電;密雲角聲,雲彩榮光充滿到祭司不能站立供職…但曾幾何時,雅各的榮耀淡薄了,如病體消瘦、秋穗盡割、橄欖摘後…(4-6)!我信主後的生平歷史,是使神的榮耀日益消耗;或是加濃?
2.勝敗對調:從前進迦南時,以色列人雄赳赳氣昂昂地趕出亞摩利人,摧毀他們的堅固城;曾幾何時,他們自己的堅固城「像樹林中和山頂上所撇棄的地方…地就荒涼了」(9)!今我每日的生活,是靠主得勝;或是任憑仇敵囂張、地土荒涼呢?
靈修筆記
Top of the page
5/24
以賽亞書 第18章
經文要義
本章論古實,即今埃及南部的蘇丹,在以賽亞時代曾統治埃及。
問題思考
以賽亞怎樣形容黑種,且文化不同的古實人(2;7)?這提醒我什麼?
以賽亞給古實使者的勸告是什麼(3-6)?我應如何等候神的時刻來到?
默想應用
本章在列國信息中較為特殊,未對古實預言災難,而表現出:
一、神的原則
1.神對人無偏見:古實人是黑種人,以賽亞反對與之結盟,但從未對他們有種族歧視,本章通篇顯示對古實的:a.肯定:兩次稱他們外貌──「高大光滑」;能力──「極其可畏,是分地界踐踏人的」;地利之便──「他們的地有江河分開」。 b.勸勉:之前,對外邦的預言主要是咒詛、責備、審判,對古實則是勸勉性的。
2.神作事有定時:先知給古實使者的信息,主題圍繞著「神的時間」。這是個需要神賜智慧來體會的奧秘。神透過時間掌管歷史。先知形容神不慌不忙,在祂的居所安靜觀看,逐漸累積雲霧露水和清淡的熱氣,醞釀一個最恰當、最成熟的「時機」。多美!時機一到,祂出手毫不遲疑,而修剪下的枝條也各合時宜,冬夏都有用,多好!
二、人的責任:
1.要看、要聽:看神豎立大旗;聽神吹角的「時候」!要:a.敏銳:勿錯過;b.順服:勿作主、勿超越。
2.要等、要靠:等候就是順服。也是智慧,因時候未到一定「不熟」。且依靠全能者的翅膀(詩17:8;91:4),一定好過埃及刷刷響的翅膀!
靈修筆記
Top of the page
5/25
以賽亞書 第19章
經文要義
本章預言埃及受罰,與末世時埃及重新蒙恩。
問題思考
神給埃及的災禍包括哪些方面?這使我對神的能力又增什麼認識?
從出埃及記看,法老是最剛硬的;埃及是奴役選民的,總之罪大惡極,本章卻見神對埃及有何計畫?這使我對神的慈愛又增什麼了解?
默想應用
前面幾章我們已熟悉先知的預言常在時間上是含意多重的,既針對當時代的前後時勢;又預表基督;並遙指末世。本章除這些之外,又在橫向的內容涵蓋面上包含多重,使我們發現:
1.人禍天災,其實都是神降災:「天災人禍」常被用來勸人認命,勿怨天尤人、自苦苦人。本章卻明示我們,這些災變都為成就神在歷史中所要作的事。神「擊打,又醫治」(22)。因此回轉歸向神,進而配合神心意喚醒世人,盡速療傷止痛,應是我們面對天災人禍的態度。
2.經濟政治,無一不是神主治:上項議題的進一步呈現,本章也碰觸到宗教、經濟的結構,以及政治和行政能力諸問題,原來這些也都由神主導!下次我們為國禱告時,是否會更細微、更堅定些?
3.三國一律,普世都服神定律:但我們不只關心地上的政治經濟,還明白神國度的定律。在歷史的盡頭,「以色列必與埃及、亞述三國一律」,一同敬拜耶和華,也一同「使地上的人得福」(23-24)!這絕非人所能規劃,卻是神的定律,普世都服在這律下,都必完成這律!
因此我們不但從歷史事件中尋求神的旨意;還從周遭的人文、自然、社會、政經、及世界局勢等變化中明白神的作為。
靈修筆記
Top of the page
5/26
以賽亞書 第20章
經文要義
本章合論埃及和古實,是藉先知三年露身赤腳行走的行動劇表達的。
問題思考
默想應用
本章短短6節,卻強烈展示了:
1.順服主,是全人全面的:「露身赤腳行走」,對任何人都是奇恥大辱,何況以賽亞是皇室成員,經常出入王宮,且當時已作先知近三十年(對照6章,740-711BC),有相當知名度與影響力,怎能叫他露身赤腳,還一走就是三年?但「以賽亞就這樣作」(2)沒有猶豫掙扎。所謂順服主,不是嘴裡說說就夠,而需如此全人、全面地,從思想意志、感覺情緒、身體動作、面子尊嚴…全都順服到底!
2.倚靠人,是蒙禍蒙羞的:埃及是文明古國,曾經的世界唯一霸權,因此當亞述在米所波大米亞快速崛起之際,周邊各國最自然的想法,都是連結南邊的埃及共同對抗之。同時,埃及也總想號召各國來投靠自己,合抗亞述的氣燄(參18章)。但誰料埃及古實內部統治問題叢生,自身難保,凡投靠埃及的,都被亞述刑罰得大禍臨頭,羞愧難當。但這是意外狀況嗎?或是人間的必然呢?世上哪一個「人」是全然可靠的?你我心中是否都迴盪著這一句:「看哪,我們素所仰望的…逃往求救的,不過是如此!」
靈修筆記
以賽亞書 第21章
經文要義
本章論將受審判的三個民族:巴比倫、以東、阿拉伯。
問題思考
以賽亞看見異象時的心情是怎樣的(2-5)?我在靈裡有領受時又如何?
神要以賽亞「去設立守望的,使他將所看見的述說」(6),以賽亞卻如何承擔起守望者的角色?我今可如何為神的國度守望?
默想應用
本章除精準預言三個國家民族外,還繼續顯示一個先知的:
1.全心全靈的事奉:他這先知作得也真辛苦,上章外在受苦,內心則:a.感同身受:看見170年後的敵國巴比倫滅亡,他「滿腰疼痛…甚至不能聽,驚惶甚至不能看…」b.迫切呼喚:宴席中享樂的人毫不知大禍臨頭,他忍不住喊出:「首領啊,你們起來…」緊張到神讓他去另立一個守望的,勿太激動;c.滿心疼惜:他稱百餘年後亡國被擄的同胞為「我被打的禾稼,我場上的穀啊」;d.開啟盼望:以東是落井下石的仇敵(參俄10-14),他卻存心溫柔:「…可以回頭再來」!有人說同工不但要同心,還同命;以賽亞更加上同心痛、同命運!
2.整天整夜的守望:他這個守望員是:a.責無旁貸:他自擔起守望之責,「白日常站在望樓上,整夜立在我守望所」晝夜不息;b.警醒仔細:無論軍隊或驢隊都要細聽;從外邦西珥來的人聲也聽,聽見後如獅吼叫(8)、反覆回答(12)…
靈修筆記
以賽亞書 第22章
經文要義
本章預言猶大受審判。背景可能是701BC,亞述王西拿基立圍攻耶京,希西家修築河道和城牆備戰(代下32:2-6),後攻勢暫停,猶大舉國歡騰,在天台喧嘩作樂。以賽亞因他們枉顧國家安危,而發出責備。
問題思考
先知指出耶路撒冷哪些罪?對我們今日有何提醒?
舍伯那所犯的罪又是什麼?這給我什麼警惕?
以利亞敬被提拔的經過表明我們所蒙的哪些恩典?唯要小心什麼?
默想應用
本章審判回到了猶大家,讓我們很感慨地領悟到:
1.當「異象」只是地名,歡樂將轉為殺戮(1-7):耶路撒冷四面環山,像個山谷,先知稱它為「異象谷」,可能意指此地是自己服事的異象之源。也有人說是指耶城外的欣嫩子谷,又名「殺戮谷」。無論如何,若「異象」只是地名,1-2節中沒有異象的百姓就真活得十分「放肆」(箴29:18),而隨之而來的審判便真的都是「殺戮」(2下-7),豈不諷刺?
2.當備戰只靠人力,神的遮蓋將撤去(8-11):希西家帶領百姓加緊建設,積極備戰,是好事;但「卻不仰望主,也不顧念從古設定這一切事的神」(11),結果神宣布「他去掉猶大的遮蓋」(8)。這還怎能得勝?
3.當悔改變成等死,罪孽將不得赦免(12-14):神藉先知指正百姓錯誤,是為叫他們悔改(12),百姓卻避重就輕,宰牛殺羊說「我們吃喝吧,因為明天要死了」(13)。拒不悔改的罪,怎能得到赦免?
4.當歸宿只有墳墓,如意算盤將落空(15-19):舍伯那全不以國事為重,只為自己死後的安身之所──墳墓打算。他把人生歸宿限定在一座墳,看不見墳後的永恆,結果身死異鄉,心血成空。這又是一大諷刺。
靈修筆記
以賽亞書 第22章
經文要義
本章預言猶大受審判。背景可能是701BC,亞述王西拿基立圍攻耶京,希西家修築河道和城牆備戰(代下32:2-6),後攻勢暫停,猶大舉國歡騰,在天台喧嘩作樂。以賽亞因他們枉顧國家安危,而發出責備。
問題思考
先知指出耶路撒冷哪些罪?對我們今日有何提醒?
舍伯那所犯的罪又是什麼?這給我什麼警惕?
以利亞敬被提拔的經過表明我們所蒙的哪些恩典?唯要小心什麼?
默想應用
本章審判回到了猶大家,讓我們很感慨地領悟到:
1.當「異象」只是地名,歡樂將轉為殺戮(1-7):耶路撒冷四面環山,像個山谷,先知稱它為「異象谷」,可能意指此地是自己服事的異象之源。也有人說是指耶城外的欣嫩子谷,又名「殺戮谷」。無論如何,若「異象」只是地名,1-2節中沒有異象的百姓就真活得十分「放肆」(箴29:18),而隨之而來的審判便真的都是「殺戮」(2下-7),豈不諷刺?
2.當備戰只靠人力,神的遮蓋將撤去(8-11):希西家帶領百姓加緊建設,積極備戰,是好事;但「卻不仰望主,也不顧念從古設定這一切事的神」(11),結果神宣布「他去掉猶大的遮蓋」(8)。這還怎能得勝?
3.當悔改變成等死,罪孽將不得赦免(12-14):神藉先知指正百姓錯誤,是為叫他們悔改(12),百姓卻避重就輕,宰牛殺羊說「我們吃喝吧,因為明天要死了」(13)。拒不悔改的罪,怎能得到赦免?
4.當歸宿只有墳墓,如意算盤將落空(15-19):舍伯那全不以國事為重,只為自己死後的安身之所──墳墓打算。他把人生歸宿限定在一座墳,看不見墳後的永恆,結果身死異鄉,心血成空。這又是一大諷刺。
靈修筆記
Top of the page
5/30
以賽亞書 第24章
經文要義
24-27章論末世,被稱為「以賽亞啟示錄」。本章先敘神審判全地。
1-13大地荒涼。1-2審判的對象:舉出六對人物,表示全人類都不能逃脫審判。「出利的」:指負債者。3-13審判的因果:地上悲哀衰殘是因他們違背律法,背叛永約(5)。7-11:平常的歡樂,皆變成荒涼一片,各處皆哀鴻遍野,人間全非樂土。12-13:能逃脫這次審判的只有極少數人。
問題思考
本章怎樣形容人是不可能逃脫神的審判?這給我什麼警惕?
先知在描繪這場末世的審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(參16)?
默想應用
本章記審判臨到全地、全宇宙,驚心動魄日月無光,其中穿插著:
1.無所逃躲的人:莊子說人有「無所逃於天地之間」的道義責任,本章則顯明人對於神的審判是:a.無人可免(2):舉出各種人等身分,表示全人類無一不受審判。b.無處可逃(4;19-20):舉世已無淨土,甚至「地全然破壞,盡都崩裂…東倒西歪…塌陷不能復起」,連立足之處都不再。c.無計可施(8-13):所有取樂之方都沒用了,酒也變苦,沒有任何方法可避災難。d.無難可免(18):一連串恐怖和災難,逃過了一個會落入另一個,逃過另一個就落到第三個…
2.滿心傷痛的先知:先知關心世界的罪惡與神的審判,他不是冷眼旁觀,更非幸災樂禍,而是著急驚嘆;憐惜傷痛。當他脫口而出:「我消滅了,我消滅了,我有禍了!」(16)是感同身受,且願承擔責任。
3.滿有榮耀的新天地(23):在地上罪惡全被肅清後,日月光也不用發亮(參60:19-20),因神在地上設立國度,眾長老也必敬奉他,祂的榮耀直到永遠!哈利路亞!
靈修筆記
Top of the page
5/31
以賽亞書 第25章
經文要義
全地都受審判,但耶和華仍然作王(24:23),於是以賽亞發出本篇頌歌.
1-5讚美的因由:a.因神忠信誠實(1);b.因神顛覆邦國,使「剛強的民…強暴的國」都敬畏(2-3);c.因神作「貧窮人、困乏人、急難者」的保障,使外邦人的囂張、強暴人的凱歌,如熱氣被雲影消化(4-5)。
6-8讚美的保證:以四個「必」字指出神為世人的計畫:a.神必為萬民設擺筵席(6);b.神必除去「遮蓋萬民的物」與「萬民的帕子」(7),指哀傷或蒙蔽。c.神已經吞滅死亡(8上),這信息於舊約中是罕見的,可謂神啟示的高峰。d.神必除去選民的羞辱(8下)。
9-12讚美的對象:以三方面說出神與我們的關係:a.祂是我們素來等候的(9上);b.祂是拯救我們的(9下);c.祂是向仇敵施報應的,以摩押為代表(10-12)。11「洑水」:摩押如在苦海中掙扎,卻無法逃脫。
問題思考
默想應用
審判令人恐懼戰兢,先知卻向神發出了至美的詩歌,因他看見:
一、神所行的事:
1.忠信誠實(1):刑罰強暴人;保護弱勢者。
2.按部就班(1):不論神在現今或未來所作的,都是「古時所定的」(1),祂有計畫。不是亂來的。
3.供應萬民(6):祂張手施恩,為萬民用肥甘美酒擺設筵席,使萬民隨願得飽足(參詩145:16)。
4.除去蒙蔽(7):我們如今所知有限,模糊不清,到那日見主面時要揭去帕子,全知道了(參林前13:12;林後3:18)。
5.吞滅死亡(8):更奇妙的是神使基督從死裡復活,戰勝死亡的毒鈎,當基督回來作王時,我們要與眾聖徒一起復活,永遠脫離死亡!
二、神與我們的關係:
1.神是我們的神(9):我有神;神有我,我們立生命的永約。
2.神必拯救我們(9下):按祂的方法;在最好的時刻,「我們必因祂的救恩,歡喜快樂」!
3.神為我們申冤報仇(10-12):所以我放手,「聽憑主怒」(羅12:19-21)
於是,世界的末了不是毀滅,在殘煙廢墟中揚起了歌聲,開出了生命的花朵。人類的希望在基督裡綿延不絕。哈利路亞!
靈修筆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