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教育問題檢討與改善計畫
貢獻者:
發起者:
- MR. CATO
- YYJ
- fan87
- MRCY
- 白狼
- 柳橙
- Nuclear
- 黃貓
- 鯊鯊的蝦蝦
一、前言
許多人和我都有同樣的問題,就是為甚麼要讀書。沒錯,讀書的確很重要,但是是甚麼造成他的重要(在這裡講的讀書,與生活品味無關。讀的書並非課外書,而是教科書)?台灣學制即是造成這一點的源頭。
在以前,有人發明了科舉考試,或許這就是現在台灣學制的起源,畢竟兩者有很多的相似處:
- 特定範圍。科舉考試和台灣學制的不管是學測、會考,甚至是末代指考都有特定的範圍。
- 同樣的目標。都是以學歷、做公職人員等非發自內心想讀書的理由作為出發點。
- 都有人反對。我相信在古代的科舉考試也一定有人反抗這樣的體制,只是基於當時的「人治社會」的體制下,不敢出聲而已。
上面的第三點正是我出來發聲的原因。我出來不是為了讓我有更多時間玩遊戲,事實上,我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個工作室,雖然不能保有穩定收入,但是至少能保持每周至少有1500至3000元的收入,而與我相同年紀的YYJ更是接一單即可有2萬5的收入。當然,我的能力不足以與他相提並論,不過,我們都對於台灣的教育體制有一些想法,所以我們就出來提供我們的計畫。
二、現任體制的執行方式
當一位小孩到了年紀(7歲),會先上小學,在小學中,每年即會有兩個學期,每學期會有兩次大考,一次期中考,一次期末考。而這個階段必須經過六年,而在這六年,你將會學到現代的世界是怎麼運作的,你將會在這六年成長,從一個"兒童"變成一個"小大人"。這個現代世界的運作方式,從國字怎麼運作的以及數學四則運算,到世界觀,大多都在國小建立完成。至少,我是這麼感覺的。
一切看似都很美好,但實際上已經遇到很多很多問題了。 首先,是在這段時間內,學生不能擁有自己的想法,當過學生的都知道自己一有自己的想法,你只會被套上"頂嘴", "不尊重師長",並被貼上壞小孩的標籤。 第二個,就是人們的想像力在這時候就被毀滅得差不多了。從作文的指定題目,到明明是"藝術"還要因為分數而限制主題,人們的想像力開始被侷限,而核心的原因就是因為分數。人們開始只會讀書,用我來舉例好了,我從小喜歡研究電學,不過大家總是會說"你做這個能當飯吃嗎,去讀書",我這輩子的第一個興趣就這樣被拋棄了。那這關教育什麼事情?我相信大家都知道,老師也有積分的,當你不讀書,每天研究自己的興趣,老師可是不能加薪的,這就是一個問題了。我希望這個教育系統能夠更在乎孩子們的興趣,並不是用分數威脅,因為這將會對人們在未來提供很大的幫助,這其中就包括了讓孩子們愛上學習,並且讓學習不再是因為成績, 獎品,而是真正自願學習。
到國中了,也就是我所在的階段。在剛升國中,我就是一個讀書機器,每天就是讀書,空閒玩遊戲,生活沒其他的了。直到國一下,我回歸寫程式的道路,這時我領悟到了學習的樂趣。 我發現,人們能夠快樂的學習,就是獲得成就感。人們做任何事情,都是有目的,幫助他人的目的可能是滿足自己的良心,而學習的目的就是因為成就感。讀書的成就感在成績,在那份優越感。但是,當成績沒了,一直讀書的學生們就失去了方向; 當那份優越感沒了,一直讀書的學生們就失去了動力。而失去動力導致很多學生都放棄課業了。 當我們放棄了課業,老師們總是會做一件非常錯誤的事,也就是做不好懲罰,並且會開始沒收手機,沒收電腦,不給下課。想一想,感覺挺合理的,畢竟學生沒有做好該做的事情,憑什麼要給學生這些。但我們今天可以換個角度思考:這樣是不是比較像工作,而不是學習? 學生們因為家長的限制而沒了自由,家長們因為老師的施壓而給予了自己的孩子極大的壓力,並且剝奪孩子的自由,而老師因為學校的施壓,包括但不限於積分制度而給這些家長們施壓。不過,老師能夠向家長轉移80%的壓力,家長能夠向學生轉移50~90%的壓力,但學生呢,他們沒有地方分擔壓力,只能從國小被施壓到高中,這就好像上屬跟下屬的關係。這種,我就不叫做學習,我會叫做讀書。學習是快樂的,以學到的知識作為成就感,以自己實做的作品作為獎勵,並鼓勵人們活到老學到老; 讀書是一份工作,以積分作為成就感,以自由作為獎勵,並且你不工作,你就沒有自由。而學習,正是學生應該做的,而不是工作。學生的存在,不是了未來打拼,而是為了學習。
到了高中階段,整個體制完全不一樣了。原本的體制直接分成了文組和理組,甚至還有第三類組、第四類組等等(我還沒經歷這階段,暫且不說這些事) 也有人不想進去高中,想學一技之長,那高職就是你最佳的選擇。但是要在這裡提醒,有一技之長,不代表你以後能以這個專長來取得工作,甚至有可能是完全不相干的職業,要進這裡請確保你已經有一份工作,或是你已經想好了未來的願景。
三、我們團隊裡認為的「學習」
學習並不是為了考試,在我們看來,學習是學習有意義的事。像是最基本的四則運算、國字注音就是有意義的學習,但是如果像是國中階段的「二元一次方程式」或是「根號」的概念,我們認為是沒有必要的,因為這些概念只在考試裡用的到,出了校門到了社會中你根本沒機會使用這些。 所以,我們認為依照目前的教育制度,應該要將在日常生活中不常使用到的概念移除,而加重對於日常生活中有意義的課程。
另外,我們認為,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,其實應試教育已經逐漸愈演愈烈。 這裡為甚麼我會說是愈演愈烈呢?如果去查各大資料庫,你會發現在應試教育中的其中一點是「將考試做為其中一個指標」,但就現在看來已經不是其中一個指標了,他是唯一一個指標,而且還會影響到以後就業。 像是會考成績會影響以後念的高等教育,三年後的學測會影響念的大學,學歷又會影響進入的公司,我們認為這樣對於學生其實是很有壓力的,畢竟一個14歲的學生就已經要面對滿山滿海的壓力,其實能走過來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。 所以我們希望把目前的教育方式改掉,變成比較自由且自律的民主教育,相對的,對3C的控制也要嚴格要求,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我們一樣自己控管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,甚至連大人也未必能做到。